(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30日電)在國外行之有年的全新租屋方式─「共生住宅 Co-living Space」正在台灣悄悄興起。這種形同分租概念的租屋方式,適合外國旅客或租屋大學生,以相對低的租金取得便利舒適的房間。

德天國際不動產分析師吳孟璇表示,全球各大都市人口密度高,年輕人想租屋絕非易事,空間小租金貴。針對這種普遍的社會現象,紐約和倫敦等國際城市多年前就已推出「共生住宅Co-living Space」 的全新租屋方式。

吳孟璇指出, Co-living Space的前身其實是Co-working Space(共用辦公空間),許多小規模新創企業可透過像「WeWork」這種管理機構(平台),以會員的形式提供適當的辦公空間,讓小型企業能根據需求,以較低的租金承租市中心的頂級辦公大樓。

吳孟璇說,「WeWork」旗下的WeLive、紐約的Common及倫敦的The Collective等「共生住宅」品牌,均主打30到40多歲的年輕市場,他們為會員提供一間配有浴室及爐具的私人房間,租戶亦可共享大型廚房、洗衣房、客廳及戶外庭園等設施,在空間配置、租屋相關資訊的發展均相當成熟。

一般來說,國外「共生住宅」的會費其實較同區開放式單位的租金更高,但是,卻配備了齊全的傢俱與裝潢(而且質素甚高),且租屋透明度高,會費已包括所有雜費、稅費及清潔費,也方便隨時入住、搬遷,租期可長可短,彈性很大。

她強調,社交元素亦是「共生住宅」的吸引之處,他們會不時舉辦各種活動,鼓勵會員之間互相交流;由於共生住宅也能解決外國人士出國租屋常有的語言障礙、資訊不全等困擾,因此對有短居需求的旅人、交換學生等而言,共生住宅的吸引力相當高。

對於本國人而言,不但有人能共同分攤租金,更可以加強國際交流,也因此,在人際關係較疏遠的今日,已在全球形成一股風潮。

吳孟璇說,由於年輕族群對自住需求有增無減,擁擠的香港亦準備引進推行;目前在台灣已有「租客」的「共生住宅」媒合平台,平台中有為數不少的「共生住宅」品牌提供為數不一的出租房間,房東和租客之間可藉由平台媒合,平台將幫助經營者出租、管理外,也將幫助房客做交流與生活管理。

吳孟璇認為,台灣具備推行「共生住宅」的理想條件,不少新式住宅大廈都有健身房、游泳池及多功能活動室等公共設施,只要將這種多功能概念進一步伸延,加入較完善的物業管理服務,就可以建構出一個更為完整的「共生住宅」,未來也會成為台北市未來的租屋趨勢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共生 住宅 租屋 living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大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