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【倪浩倫╱台北報導】

為降低中風或心肌梗塞風險,別再吃宵夜了!最新研究發現,晚上8時30分後,每吃進100大卡熱量的脂肪,血脂中壞膽固醇將提升3~6單位,「一塊雞排便達標」,200大卡則提升6~12單位。專家提醒,血脂異常沒有症狀,為致命的隱形殺手,長期超標、失控恐有致死風險。

不少人時常加班族,且信奉「總量至上」,認為總熱量不超標就健康無虞,不忌諱宵夜。公衛學會昨舉辦聯合年會,會中發表「熱量攝取時間與血脂代謝指標之相關研究」。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助理教授陳信任表示,在總熱量固定攝取2000大卡的情況下,發現若將100大卡的脂肪,從白天挪到晚上8時30分至清晨5時間攝取,低密度脂蛋白會高出3~6單位、200大卡脂肪則高出6~12單位。

該研究以衛福部國健署的國民營養變遷調查為樣本,排除三高、心血管疾病、總熱量攝取極端者,統計1283名19歲以上民眾的飲食習慣。陳信任說,當中竟高達3成民眾會在夜間吃東西,長期下來血脂代謝恐出現異常。

林口長庚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蔡松昇說,血脂異常無明顯症況,是相當致命的隱形殺手。他補充,夜間進食易造成肥胖,肥胖是血脂異常主因之一,長期超標將使血管壁因脂肪堆積而硬化,進而提高心肌梗塞、中風的風險,每年均有不少國人因此過世。

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指出,澱粉、醣類若攝取過多,易讓三酸甘油脂超標,低密度脂蛋白則易因油脂攝取過多而上升。他強調,白天因進食完會活動,約2小時能讓數值恢復正常值,故應以飯後2小時測量值為準,但夜間進食後容易直接入睡,導致血脂持續存在、堆積於血管中,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,建議睡前2~3小時減少進食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宵夜 血脂 超標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大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